新疆国动办主办:rfb.xinjiang.gov.cn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>人防宣教>>探索研究 >>正文

关于数字化综合指挥平台几点想法

作者:
来源: 浙江人防办
日期: 2021-06-18
浏览次数:

随着5G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以信息基础设施、融合基础设施、创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理念逐渐形成。与传统基础设施相比,新型基础设施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资料,形成了感知、采集、传输、管理、分析、应用一整套完整的数字化体系,数字化综合指挥平台拟搭建架构、汇集数据、开发应用,加快构建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新发展格局,铸就新时代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。

一、注重于“全”,统筹搭建平台

依托国土空间一张图,构建“全域+全时局+全要素+全方法+全过程”综合平台,按照规范化建设、可视化提升、常态化运行、全覆盖保障的原则,实现全省人防工程、疏散场所、人防警报、重要经济目标等应用场景一网统管、整体智治。

1、全省域

将全省每一寸土地摸得清清楚楚,现代战争将不仅仅是陆地、天空、海洋,信息、重要经济目标等都可能是战场。通过对省域全要素因素精细化掌控,在战时才能更精准地感知风险,履行减轻战争危害,保护国家安全、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保存战争潜力、提高国防实力的使命。

2、全时局

根据新形势、新常态下人民防空工作的使命任务:战时防空、平时服务、应急支援。设计为“3+3”时局,在战时防空时局中加入三个时段。不同时局实现无缝转换,实现指挥部常态化运行机制。

3、全要素

运用“整体智治”理念,依托国土一张图,充分分析城市因素、自然因素、风险因素、人防设施底数因素等,并在不同时局中,体现不同的权重,比如在战时应增加上级指挥、区域联动、已毁伤区、风向对重要目标毗连区的影响等。相关因素的共同参与、共同管控、协同互动,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大于单方参与之和的整体性效应。

4、全方位

省、市、县(市、区)关注的场景应不同,明确指挥关系、指挥权责、指挥流程,将不同权责的指挥场景接入各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。不同时局下指挥场景也略有不同。“平时准备”时局下,重点关注提升城市综合防护能力,优化防护工程结构布局、场所规范化建设、重要经济目标选址、防护片区综合效能提升等场景。“应急支援”时局下重点关注专业队支援、物资支援、目标防护等场景。“战时防空”时局下重点关注平战转换、预警报知、信息防护、人员疏散掩蔽、目标防护、抢险抢修、城区管控等场景。

5、全过程

着眼现代战争特点和联合指挥背景,以实战化为目标,以人民防空方案为基本依据,在实战化演训的基础上,将省、市、县(市、区)联动指挥,通过卫星遥感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及区块链等高科技深度集成应用,评估、模拟、多方案的决策,将平战转换行动方案、预警报知行动方案、信息防护行动方案、人员疏散掩蔽行动方案、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行动方案、抢险抢修行动方案、城区管控行动方案、跨区域支援行动方案等实战化演练场景可视化接入,实现全过程指挥,并且可以多个行动方案同时进行。

比如疏散行动方案:接到上级命令启动人口疏散方案——调入行动方案——大数据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某个社区为疏散对象——模拟疏散路径及时间、计算集结点、物资保障等——指挥长对方案进行审核确认——同时下达社区疏散命令,通过可视化接入平台——随时指挥调整——到达疏散点——出评估总结报告。

指挥决策流程示意图

二、创新于“智”,数字赋能智治

通过数字赋能,实现高水平现代化。履行战时防空、平时服务、应急支援能力大幅跃升,为军事斗争准备和平安浙江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人民防空保障。

1、一体化

纵向要一体化,省、市、县(市、区)各层级一体推进、步调一致、高效协同,实现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应用场景创新相结合;横向要一体化,各相关部门高效协同、数据共享、系统融合。

2、精准化

新技术对传统风险、非传统风险及多因素叠加进行风险预警、防控机制预演,对每一项任务、每一个领域就能实现从宏观到微观、从定性到定量的精准把握,提升不同时局下风险预测的精准化。

3、精细化

建立各类预警机制,跟以往接到指示发布警报不同,建立目标信息管理、监测预警和应急支援系统,精细化实时定向预警。

4、智能化

通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云计算等技术,建立各类分析预测模型,反复提取风险及行动方案、演习等特征,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类的行为,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,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。做到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,实现指挥时运筹帷幄。

5、可视化

加快各类人防设施可视化融入平台建设,精确建立规模、物资、建筑等数据模块信息,及时动态更新,提高人防设施信息化管理能力。演练、救援“可视化”接入平台及全过程精密智控,实现指挥现代化。

三、落脚于“实”,夯实技术支撑

1、开放共享数字基础

以城市大脑(与数字社会相关的数据、模块及应用)为支撑,推动人防各类应用场景与“城市大脑”的对接。基于“城市大脑”提供的各种数据资源,开发“数字人防”相应的模型库,加强人防应用场景的应用。联通省、市、县(市、区)三级政务内网、政务外网,运用数据清洗、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,在切实保障人防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,提高数据利用效率,发布一系列数据服务接口服务民生。

2、人防设施数字化

新建工程的数字化实现相对简单,可以借助BIM这一高效工具,完成工程设计,建立正向设计流程与数字模型信息交付标准,将工程实体信息附加在BIM模型之中,实现新建工程数字化。

既有工程点多、面广,其数字化实现往往需要采取基于快速数字化的后建模处理方法,一般可以采取倾斜摄影+BIM、三维激光扫描+BIM或图像摄影测量处理技术,实现快速数字化信息提取、逆向建立BIM模型,实现既有工程数字化。

3、统一数字标准体系

统一和规范数字技术标准,包括数字基础标准,数字化设计标准、制造标准、验收标准、管理标准、支撑标准、信息安全标准等。其主要作用是协调技术与应用之间的关系,保证信息的共享和交换,实现研发协同和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
[]
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