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> 政民互动 > 知识库

你一定想不到,我国古代的“战争动员”是这样滴!

时间: 2025-09-09 17:14 来源: 上海国动 访问量:

滴!

网络图片:秦驰道示意图

古人对战争规律总结十分深刻,战争动员我国古已有之。

古代战争的交通动员
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下令修筑了我国最早的国道”——驰道,驰道以都城咸阳为中心,通往全国各地,极便于兵力输送和后勤补给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:建兴九年,亮复出祁山,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……十二年春,亮悉大众由斜谷出,以流马运……”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,便是古代交通动员的一个生动例子。

网络图片: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运送粮草

古代战争的政治动员

还是在三国时期,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过一篇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(又名《讨曹操檄》),历数曹操罪状,言辞犀利,感情恳切。

网络图片:中国历史三大檄文《讨曹操檄》选段

古人讲究师出有名,战前往往发布檄文、组织誓师,类似今天所说的政治动员

《尚书》所记载的《牧誓》,即武王伐纣誓师之文,以及初唐骆宾王所写的《讨武曌檄》都是著名的檄文。其中出自后一篇的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何托等名句具有强烈的批判性、鼓动性。

古代军事名家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,因此非常重视政治动员,记入典籍的政治动员思想也如繁星闪烁。比如,《孙子兵法》提出的: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也。故可以与之死,可以与之生,而不畏危。《孟子》提出的: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《吴子兵法》提出的:是以有道之主,将用其民,先和而造大事”“凡治国治军,必教之以礼,励之以义,使有耻也等等,不胜枚举。

古代战争的兵员动员

如果说政治动员战争动员灵魂,那么兵员动员就是核心,特别是在双拳难敌四手的冷兵器时代。

《史记》记载,牧野之战周武王动员戎车三百乘,虎贲三千人,甲士四万五千人,且联合地方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,而商纣王亦发兵七十万距武王。楚汉争霸初期,刘邦的实力远弱于项羽,且屡战屡败,但(萧)何常兴关中卒,辄补缺,通过后方源源不断的兵员动员,使刘邦得以重振旗鼓东山再起,最终在垓下一役中战胜项羽。隋朝实行府兵制,寓兵于民,动员率很高。

网络图片:电影《赤壁》中的战争大场面

古代战争的经济动员

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古人对战争规律的总结十分深刻,经济是国防命脉的思想也由来已久。

《孙子兵法》关于凡用兵之法,驰车千驷,革车千乘,带甲十万,千里馈粮。则内外之费,宾客之用,胶漆之材,车甲之奉,日费千金,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的论述,便是开展经济动员的典型写照。

古代战争的信息动员

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古代战争中,交战双方运用各种方式搜集、刺探对方情报等活动,就是信息动员的雏形。

《孙子兵法》在始计篇的一开头就说:兵者,诡道也!所谓诡,无非是通过各种手段,把原先真实的信息掩盖起来,甚至是伪装成其他的形态,用各种方式欺骗敌人,使敌人获得错误的信息。

兵法所提到的三十六计,从金蝉脱壳到瞒天过海、从反间计到空城计、从偷梁换柱到假道伐虢,仔细推敲,就会发现,其中绝大多数都在于信息的扰乱化处理。要知道敌军真实兵力,主要是派出探子去探,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回:言未毕,北路探子又报,晋兵亦至,已于北门立寨。斥候作为古代的侦察兵,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。

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古代动员的规模、速度、方式早已不能与现代动员同日而语,现代国防动员已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、各方面,唯有军民团结如一人,才能具备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胆魄与实力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